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痛心!河南青训为他人做嫁衣,冠军苗子全运会反成广东山东队主力

发布日期:2025-11-22 09:24    点击次数:70

当全运会U20男足的哨声吹响,广东队和山东队相继传来捷报,作为河南球迷,我的心里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个滋味儿。

因为赛场上,根本没有河南队的身影。

讽刺的是,赛场上又似乎处处都是河南的影子。

广东队阵中,那个叫李星贤的中场球员,河南球迷能不熟吗?

曾经在咱自家一线队都崭露头角,后来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再出现时,他已经身披广东U20的战袍,在全运会的赛场上为别人拼杀。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那个叫梅帅军的后腰,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周口小伙,明明是山东鲁能足校一手培养出来的精英,可他的注册足协,竟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广东。

这笔糊涂账,到底该找谁算?

视线转向另一场比赛,山东队2:1力克新疆。

定睛一看,为山东队镇守后防线的中后卫彭啸,又是咱河南驻马店的孩子。

一个在广东,一个在山东。

看着这些本该为中原足球扛旗的年轻人,在别人的队伍里发光发热,你问我什么感受?

就俩字:憋屈。

这种憋屈,不是第一次了。

它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每个河南球迷的心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血淋淋地挑动一次。

山东泰山队如今的主力中卫赵剑非,不就是这根刺上最疼的一道伤疤吗?

故事得说回很多年前。

少年时代的赵剑非,满怀憧憬地来到河南建业试训。

他技术不错,意识也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婴儿肥。

结果,就因为咱青训教练一句“太胖了”,这个好苗子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被自家球探体系判了“死刑”的赵剑非,转头去了鲁能足校。

人家不仅当个宝收下了,还把他一路培养成了同年龄段的翘楚,国青队长,再到如今中超冠军队的主力。

每当看到赵剑非在泰山队稳健的防守,不知道当年那位慧眼识“胖”的教练,脸会不会火辣辣地疼?

我们总在问,河南足球到底怎么了?

我们明明是中国最大的人口大省之一,难道就挑不出几个会踢球的孩子?

答案恰恰相反。

河南,从来不缺足球天才。

缺的是一片能让这些天才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的沃土。

说得再具体一点,问题不出在“播种”,而出在“收割”。

放眼全省,16岁以下的青训搞得有声有色,各级校园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基层教练们辛辛苦苦地耕耘,把足球的种子撒遍了中原大地。

论普及率,论基础水平,咱在全国都排得上号。

可一旦到了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这个节骨眼,也就是16岁左右,河南足球就像是被拦腰斩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

这个年龄,正是足球少年从“兴趣培养”走向“专业竞技”最关键的十字路口。

那些最有天赋、最有希望踢出来的顶尖苗子,需要的是什么?

是职业化的青训机构,是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是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比赛。

他们需要一个清晰的上升通道,让他们能看到自己成为职业球员的希望。

可我们给了他们什么?

是一片迷茫。

河南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掐尖”这个环节上,做得实在是太差了。

我们就像一个辛苦的农夫,把满山的果树都种活了,却在果子成熟时,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开着卡车来,把最大最甜的果子一个个摘走,我们连个像样的篮子都递不上去。

李星贤、梅帅军、彭啸,不就是那些被摘走的果实吗?

他们的离开,不是个例,而是一种常态,一种让所有关心河南足球的人都心痛不已的“河南青训现象”。

亡羊补牢,为时虽晚,但总比无动于衷要强。

如今,新的希望又在萌芽。

在最新一期的09年龄段国少队里,又涌现出了好几位来自河南的精英球员,比如被誉为“下一个李玮锋”的中后卫张伯霖,还有灵气十足的攻击手李明泽。

这些孩子,就是河南足球未来的火种。

这一次,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我们不能再等到他们被鲁能、被绿城、被恒大足校抢走之后,才在几年后的全运会或者中超赛场上,指着电视屏幕,跟身边人唏ë地说:“看,那个踢得最好的,是咱河南娃。”

恳请河南足球俱乐部,恳请那些掌握着河南足球未来的人,睁开眼睛看看吧!

这些孩子就是你们的未来,是重振中原足球的基石。

赶紧出手,用最大的诚意,用最专业的规划,用最实在的保障,把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张伯霖们”和“李明泽们”留下来!

建好我们自己的“粮仓”,磨快我们自己的“镰刀”。

别再让“为他人做嫁衣”的悲歌,一遍又一遍地在这片我们深爱的黄土地上,无休止地唱下去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