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14:38 点击次数:192
夜里十一点的金店
夜风还在商场外打旋,店里却像白天一样热闹。有人排队一小时进门,又排队一小时结账;有人一口气下单五件,四件要预定,一件需要调货。柜台前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一只兔子玩偶抱着礼盒缓缓转出,围观者起哄。可懂的人都知道,想摇这口“铃”,前提是单笔消费过两万。此时已经是晚上23点,限购牌立在门口:同款最多三件,总件数最多五件。对着人潮,有人苦笑说了句近来常挂在嘴边的话:最难过的事,往往就是错过。
这一头,准备在国庆买婚饰的小k攥着手机刷价签:足金首饰10月1日已到1130元/克,朋友圈里有人嘀咕,10月1日国际金价都超过了3850美元。她算不过来了,面对被称为“黄金中的爱马仕”的新潮古法金,越看越心虚,越看越怕“再不买就没了”。
限购与涨价如何制造“错过焦虑”
把“错过”变成商品的一部分,靠的是节奏。君佩在5月、9月两度调价——前一次幅度在2%至15%,后一波网友测算普遍在10%至19%,有人甚至发现心仪款比第一波涨得更猛。涨价前抢货成默认动作,线上的网红款迅速售空,线下门店挤满“趁早”的顾客。琳朝这边,调价更密:年内三回,最近一次单克涨124至525元不等。截至9月10日,九成以上产品单价超过1500元/克,定制最高到2300元/克。一边是“周”字辈品牌还在每克一千出头徘徊,一边是新贵们追着上探,价格差距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提示音:要买,趁早。
制造稀缺感的手艺与制度交替上阵。柜台限购,夜间依旧排队,创造一种“别人都在买”的现场证据;门口的“摇铃”游戏把娱乐和门槛绑定,让人花钱的过程变得礼仪化、仪式化,仿佛“铃铛一响,黄金万两”的俗语真的落在自己身上。这一套策略,叠加“晚一步就错过涨价前最后一单”的损失规避心理,几乎让人难以停手。
古法三家的分工合作与暗战
讲到古法黄金的这轮热潮,避不开三个名字:老铺、君佩、琳朝。上半年,老铺一炮走红,从“手工鎏金、锤揲、錾刻”讲到“祥云、龙凤、莲花”的东方美学,迅速把古法金拉进主流视野。很快,赛道形成三足鼎立:老铺稳场景,君佩冲热度,琳朝扮演OG。
同样强调非遗工艺、保留手工锤揲的细微痕迹、整体哑光的温润质感,三家却在气质上分野。君佩像young and rich,款型锐利而审美时新,第一眼就能拿下镜头;琳朝自带“老派气质”,全国只在甘肃兰州开了唯一一家实体店,反倒把店变成旅行目的地;老铺把场景做到了极致,专属小黑屋、博物馆式陈列和严格分级会员,把“逛金店”改造成一段奢侈品式的体验。
价格的魔术:按克与按件
要理解为什么“同是黄金,价格差这么多”,得先分清“按克卖料”和“按件卖设计”。“周”字辈更接近前者,消费者对克价敏感,工费清晰;三姐妹尤其是老铺、君佩,则在主动切换到“奢侈品的定价逻辑”:非遗工艺稀缺、手工时间成本、品牌文化溢价,统称为“设计的一口价”。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君佩的中号镂空菩萨葫芦项链,8万1一件,43克,折算每克两千多;一枚Q版“上有福禄、下有财神”的小吊坠,原价5万零600元,22.8克,约2200元/克;拳头产品49.8克古法竹节刻丝款手镯,8万5,九个节,平均一个节就是一个白领的整月工资。有人痛快入手后直呼“美我一大跳”,也有人花了50克后悔不已:“早知道该上100克,前前后后买的零碎,不如一只重镯划算。”
兰州的唯一与“磨人”的等待
如果说君佩主打“当下”,琳朝强调的就是“等”。它的定金与工期像一道门槛:有人看中店里摆件,定金却要2万1,还要等200天;另有人以为十二生肖摆件5万“还说得过去”,点开付款才发现,5万只是定金。更“磨人”的,是那些被称作“工程”的作品——比如那颗由30个部件组成的“冉冉升芯”,钥匙能拧动金螺丝,购买门槛是50万;雅集春华草帽的等货时间以12个月起步,网友晒出等一年有余的小票并不稀奇。对无法忍受延迟满足的人,这是折磨;对把它当投资的人,等待反而是筹码:同样消费50万才能抢购的蛇镯,还在制作中就涨了3万多。有人干脆加入“盲买”,按固定克价先付钱排队,至于买到什么“等到时候再说”。
老铺的奢侈品化改造
老铺的路数与琳朝不同。去年黄金一片大好,它是第一个把自己硬生生推上奢侈品桌面的玩家:全国门店排长队,黄牛代购月入过万;上市9个月,股价暴涨10倍;明星网红争相叠戴,VIP室里几十万的黄金摆件被一抢而空。到2025年,它被不少商场视为“店王”。
但老铺的野心不只是热度。它把人的体验当成产品的一部分:店员招聘据传有近似空姐的身高与妆造要求,甚至“八字合不合”都被拿来讨论,只为呈现一种“毫不费力的舒服”;会员梯度清晰,消费满30万拿到金卡,才解锁9.5折;店内设置“博物馆”风格的小黑屋,摆着纯金对杯、文房四宝,还有重量高达800克、在3年里身价涨了3倍多到100万+的“越王宝剑”,供尊贵会员把玩。网友说自己花了10万+,才被名叫sa的店员带进去;而半年前,这地方不是VIP也能进。再配合“按件卖设计”的一口价打法,老铺把黄金从“卖料”变成“卖文化”。它还用奢侈品的语言,售卖具有投资属性的东方美学产品。一项店内调研更让同行心颤:它的消费者与路易威登、卡地亚、宝格丽等品牌的重合率,高达77.3%。
谁在买黄金:从VIC到小k
热度之下,消费分层明显。真正的上流社会不愿显山露水,他们在专属会员中心“喝个茶”,谈论的是克重与非遗证书;被称作VIC(Very Important Client)的高净值顾客,喜欢低调地刷一张大单后悄然离场。另一端的小k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购物车里收藏着散称黄金、金手机贴、沙金、金包银,周末跑一趟水贝批发市场,为几十块钱反复讨价还价;9.9包邮的镀金小物能满足“看着像”的需要;银胎鎏金远看富贵逼人,近看还是不敢太近看。她也知道“各类金子拿去回收一下,最后还亏本”的视频满天飞,但在“奢侈品卖不动了”的新语境里,黄金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通货”,至少让人有抓到未来的错觉。有人玩笑说Gucci在哭、Chanel不香、宝格丽心情不美丽,笑声里满是“保值焦虑”的影子。
工艺的面子与保值的里子
古法黄金的胜势,靠的是“面子与里子”一起补齐。里子上,它仍然是跨越经济周期的硬通货:买来可戴,急了可卖;面子上,鎏金、锤揲、錾刻这些传统技艺,再叠加祥云、龙凤、莲花的寓意语法,不再是“大妈压箱底的金链子”,而是“可穿戴的东方美学”。如此一来,非遗工艺成为了新一代黄金品牌打造“本土奢侈品”的壁垒,也帮它们补上了黄金原本缺乏的身份标识。
从“周字辈”到“每克2300”:阶梯与溢价
价格阶梯越拉越开。“周”字辈平价品牌承接刚需,克价在每克一千出头;君佩把同样的黄金做成“按件卖”的密致工艺品:前文那条8万1的葫芦项链、5万零600的小吊坠和8万5的竹节手镯,折算下来几乎都到每克两千;琳朝更一步,调价后九成以上产品超过每克1500元,定制顶格可以到2300元/克。琳朝店内的一些摆件需要2万1的定金并等待200天工期;兰州唯一的实体店在20周年店庆那天,早上九点就有人排队,不少顾客千里迢迢飞来,只为“看看有没有现货”。有人刚好赶上限购“每人一件”,现场拿走一件幸事;也有人晚到一天,看到的只有空柜和叹息。
一些小科普:金价、非遗与营销
- 金价单位与定价:国际金价常以美元/盎司计,零售端再换算为元/克。零售价格=基础金料价+工费+损耗+品牌溢价。三姐妹的“按件卖设计”把工费和溢价显著提高,克价自然看起来更“离谱”。
- 非遗工艺:锤揲是以锤敲压出造型的传统技艺,錾刻是在金面上以錾刀雕出纹样。古法工艺保留了手作痕迹与哑光质感,搭配“福禄”“龙凤”等吉祥语汇,打造可叙事的文化价值。
- 稀缺与限购:限购与预约长工期,既是产能与手工时间的结果,也是“稀缺营销”的手段。行为经济学里,稀缺能放大价值感,涨价预期则触发“错过焦虑”,让交易更快达成。
- 盲买与投资:盲买即按固定克价先锁货位,款式待公布;高门槛订制如“冉冉升芯”与蛇镯,因工期与产量限制,在制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溢价转手的空间。
三家镜像下的同题作文
当老铺用奢侈品的话术与场景“包装”黄金,用小黑屋、金卡、越王宝剑的故事把文化和身份带上价签;君佩靠产品力与社交平台的传播打造“款型即话题”,一只会眨眼的貔貅能在涨价前被抢到断货,还有人直言它比老铺同类贵上三倍;琳朝则把全国唯一门店放在兰州,用时间拉出门槛,三次调价、十二个月工期、五十万的购买门槛,把“懂的自然懂”写在店门外。它们共通的,是把黄金从婚嫁清单里的“必需品”,推向珠宝级奢侈品的“收藏品”。
错过与选择
回到那个排队的夜晚。小k本来盘算着做个“老铺平替”,却被君佩每克2000+的报价吓退;想转投琳朝,又碰上“定金2万1还要等200天”的现实;抬头看了眼时间,突然想起自己9月30日错过的那班高铁。她心里明白,有些列车一趟一趟地开走,有些金价一轮一轮地往上,消费者的脚步永远半快不慢。有人在VIP室里把玩800克、三年涨到100万+的越王宝剑,有人在兰州店庆排队九点开门,有人买了49.8克的竹节手镯后悔没上100克,也有人在水贝为几十块讨价还价。富人有富人的买法,穷人有穷人的存钱方式,这是市场最朴素的真实。
这场以“古法”为名的金潮,带来了一个新的叙事:黄金可以既保值又好既是投资也是表达。当“奢侈品向下、保值的黄金向上”,当越来越多的人想抓点“抓得到的东西”,三姐妹用各自的方式提供了答案。它们靠工艺和场景讲好了一个中国式故事,也把很多人的“错过焦虑”变成了现场成交。至于该不该买、何时买、买哪家,像古人说的,“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真正值得的选择,或许正是在一次次错过之后,才慢慢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