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山东舰编制几千人,一天七顿饭,怪不得小国养不起航母

发布日期:2025-07-13 07:10    点击次数:114

航母,这座游弋于海洋的钢铁堡垒,既是国家实力的彰显,亦是军事科技的集大成者。不过,养护一艘航母绝非易事。从人员编制到日常开销,再到繁杂的维护工作,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编制数千人,每日需供应七餐,单是听闻便让人深感压力。更不必说那些堪称天文数字的运营成本,也难怪仅有少数国家能够“玩转”这一“巨型装备”。

航母究竟是什么?山东舰的“诞生背景”与基本状况

若要探究航母养护的难度,首先需明晰其定义。航母,全称航空母舰,简而言之是可搭载、起降并维护舰载机的海上移动基地。它不仅是作战利器,更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中国海军的航母梦想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刘华清上将提出,中国要迈向远洋,航母是无法回避的关键。

直至1998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入一艘未完工的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历经十余年改装,终于在2012年将其变身为“辽宁舰”,这才迈出了中国航母事业的第一步。

凭借“辽宁舰”积累的经验,中国开启了自主建造航母的征程。山东舰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它是中国首艘完全自主研制的航母。2013年11月,山东舰在大连造船厂动工,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正式列装服役。

这艘庞然大物全长300余米,甲板宽度超70米,排水量约6万余吨,内部设有3600多个舱室,俨然一座海上移动都市。山东舰的编制规模约在3000至4000人之间,可搭载至少36架歼-15战斗机,同时配备直升机及各类武器系统。

相较于“辽宁舰”,山东舰的技术更为先进,例如拦阻索、飞行甲板防滑涂层等均为自主研发,减少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山东舰的服役使中国海军实力实现跃升,也为后续福建舰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2年下水的福建舰更为强大,配备电磁弹射器,一举将中国航母技术推向世界前列。如今中国拥有三艘航母,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但不得不说,建造航母不易,养护航母更是难上加难。

山东舰的“饮食难题”:一日七餐,伙食费达数十万

养护航母,首要任务是保障人员生活。山东舰上生活着3000至4000名人员,包括水手、军官、飞行员、工程师、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如此众多的人员挤在一艘舰上,吃喝拉撒等生活事宜都需妥善安排。尤其是饮食方面,舰上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任务繁重,体力消耗大,食量自然不容小觑。

为确保每位人员都能吃上热食,山东舰每日供应七餐,按不同时间段就餐,轮班人员可随时用餐。伙食标准颇高,毕竟海上生活单调,饮食是重要的生活内容。山东舰的菜单丰富多样,主食有大米、面条、花卷、面包、饺子等,菜品更是琳琅满目,红烧鸡翅、木耳炒苦瓜、海带炖排骨等应有尽有,荤素搭配十分合理。

厨房需全天候运转,后勤人员实行三班倒,忙于蒸制面食、烹饪菜肴、熬制汤水。据估算,山东舰每日需消耗10至12吨食物,食材储备量极为庞大。经计算,每日伙食费约达数十万元。这还未计入运输成本,毕竟航母出海前,物资需提前备足,补给工作并非易事。

试想,3000余人一日七餐,仅填饱肚子就需花费数十万元。这还不包括水电、厨具损耗等费用。相较之下,普通家庭每日伙食费仅几十元,航母的开销堪称天差地别。小国光是看到这一数字便会望而却步,何况这还未计算其他费用。

人员管理:3000余人如何管理?

除饮食外,管理这数千人同样是一项浩大工程。山东舰虽体积庞大,但空间仍有限,3000余人共处一舰,生活与工作都需井然有序。为提高管理效率,山东舰采用社区化管理模式,将全舰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如生活区、工作区、训练区等,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舰员在各自区域内完成任务,饮食休息也在固定场所,互不干扰。

人员分工极为细致。飞行员负责驾驶舰载机,水手掌管航行,工程师维修设备,医务人员负责医疗保障,后勤人员承担饮食与洗衣等工作,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岗位。轮班制度确保舰上24小时有人值守,尤其是飞行甲板和指挥中心,需时刻保持警惕。

人员培训同样不简单,新兵上舰前需经过多轮筛选与训练,上舰后还需学习各类技能,如灭火、急救、设备操作等。管理如此庞大的队伍,仅依靠纪律还不够,还需借助信息化系统,山东舰的指挥系统可实时监控各区域状况,确保万无一失。

人员工资也是一笔巨额开销。海军人员薪资水平不低,再加上各项补贴,如海上津贴、伙食补贴等,每人每月可达数万元。3000余人,一年仅工资支出就达数亿元。这还未计入训练费用与福利开支。小国哪有如此预算,养活数千人并保障战斗力,财政根本无法承受。

维护困境:从船体清理到机械检修,处处耗费资金

航母不仅人员众多,维护工作也极为繁琐。山东舰常年在海上航行,船体易附着藤壶、藻类等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看似微不足道,但数量增多会增加航行阻力,导致油耗大幅上升。船体清理需定期进行,航母驶入干船坞,潜水员携带工具进行清理,工程量大且需耗时数日。一次清理费用可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船体维护仅是开始,航母的机械系统更为复杂。发动机、雷达、武器系统等每日都需检查,出海归来后还需进行大修。舰载机也需每日维护,歼-15战斗机每起降一次,拦阻索、起飞甲板都需检修,以确保下次正常使用。这些维护工作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成本自然不菲。据悉,山东舰每日的日常维护费用就达数十万元,一年下来维护费用可达数亿元。

燃料费用更是占比极大。山东舰采用常规动力,依靠燃油驱动,每日油耗达数百吨。国际油价波动,成本也会随之变化。出海一次,燃料费用就达数千万元。相比之下,核动力航母虽造价高昂,但运行时油耗较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便是如此。中国未来计划建造核动力航母,想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每日700万,小国如何负担?

将各项开销相加,山东舰每日的运营成本究竟有多高?伙食费数十万,人员工资数十万,维护费数十万,燃料费数百万,总计每日约700万元。每年出海两次,每次三个月,仅这半年的费用就达12亿余元。这还未计入建造成本,山东舰造价估计在300亿左右,按20年服役期分摊,每年需15亿元。两项相加,每年养护山东舰需20多亿元。

这一数字对于大国而言尚可勉强承担,小国则根本无力承受。以泰国为例,其在20世纪90年代购入一艘二手航母“差克里·纳吕贝特号”,因后续缺乏养护资金,出海次数寥寥无几,最终竟将其作为旅游景点。养护航母不仅需要资金,还需具备技术、工业基础以及战略需求。小国若缺乏其中任何一项,都只能望航母兴叹。

花费如此巨额资金养护航母,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航母作为海上霸主,能够保护国家海上利益,实现远洋力量投射。山东舰服役后,多次参与太平洋演习,歼-15战斗机从滑跃甲板起飞,检验了战斗力,也对潜在对手形成了威慑。如今拥有三艘航母,中国可实现一艘出海、一艘维护、一艘待命的部署,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未来,中国还计划建造核动力航母,以实现更远的航行距离和更强的战斗力。这不仅是军事需求,更是大国崛起的标志。航母虽造价高昂,但它带来的安全感与国际影响力,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从饮食供应到设备维护,从人员管理到燃料补给,养护航母确实是一项耗费财力与精力的工作。山东舰每日七餐供应数千人饮食,运营成本每日达700万,任何小国看到这一数字都会倍感压力。中国能够从零起步,发展至三航母时代,依靠的是技术实力与坚定决心。航母养护虽困难重重,但其对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