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2 06:32 点击次数:149
杨瀚森NBA之路为何越走越窄了, “3投0中,仅得1分”,这是杨瀚森在开拓者对阵湖人比赛中的比赛成绩。
当他在场上奔波8分36秒,却只靠罚球拿到1分时,美国社交媒体瞬间被“灾难”、“不配首轮签”的批评淹没。更让人意外的是,赛后他和女友吃宵夜的照片被传到网上,竟引发了一场关于“职业态度”的舆论风暴。
从选秀夜的万众期待,到常规赛的挣扎表现,这位20岁的中国中锋正经历着NBA生涯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残酷现实
四场常规赛下来,杨瀚森场均只有1.8分1.0篮板,投篮命中率低至12.5%。 这样的数据对于一个首轮第16顺位的新秀来说,确实难以令人满意。 尤其是在与湖人的比赛中,他虽然获得了赛季最长的8分36秒出场时间,但正负值为-1,意味着他在场时球队净负对手1分。
开拓者记者Mike Richman直言:“杨瀚森目前还无法在关键时刻帮助球队。 ”这种评价与选秀时外界对他的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时,开拓者为了得到他不惜送出第11顺位选中的新秀,并搭上多个未来选秀权,可见球队最初对他的重视程度。
比赛细节更能说明问题。 当湖人队里夫斯和艾顿进行挡拆配合时,杨瀚森的防守选择显得犹豫不决,给对手留下了轻松得分的机会。 他的脚步移动速度明显跟不上NBA级别的攻防节奏,这在防守端成为了明显的短板。
技术短板
杨瀚森在CBA联赛中赖以成名的策应能力,在NBA级别的防守下难以发挥。 他的助攻失误比仅为0.3,这意味着他在组织进攻方面效率不高。 虽然他以策应能力见长,但面对NBA球队快速的轮转防守,他无法像在CBA那样从容地观察队友跑位。
篮板保护问题尤为突出。 四场常规赛总共只抢下4个篮板,对于一名身高2米18的中锋来说,这个数据确实令人失望。 篮球专家王健指出:“杨瀚森上场后感觉有些游离在开拓者的体系之外,不仅是慢或者体能的问题,似乎不太清楚自己该在场上干些什么。 ”
进攻端,杨瀚森显得畏手畏脚。与湖人一战,他两次外线空位三分机会均未能把握,甚至有一次选择放弃投篮突破到篮下,却也未能得分。 这种进攻端的犹豫不决,反映出他对自己技术特点的不自信。
强烈反应
美国球迷在社交媒体上的批评毫不留情:“杨瀚森真菜,根本不配首轮选秀权”、“杨瀚森持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场打得堪称灾难”。 这些尖锐的批评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杨瀚森是否真的具备NBA级别的实力。
国内球迷同样表达了失望之情。 在某体育平台上,球迷给杨瀚森评出了3.6分的低分。 更引人关注的是,赛后杨瀚森带女友吃宵夜的行为被拍下并传到网上,立即引发了关于他职业态度的质疑。
有评论员直接批评道:“能不能把吃宵夜的时间用来练体能? 再这么晃悠,天赋都要浪费了! ”这种将赛场表现与私人生活直接挂钩的批评,显示了球迷和媒体对杨瀚森期望之高,以及失望之深。
决策
开拓者临时主帅斯普利特试图为杨瀚森减压:“他还是新秀,需要时间适应NBA的比赛节奏和身体对抗。 ”这种表态显示了教练组对年轻球员的包容态度,但也暗示了杨瀚森目前确实未能达到NBA常规赛的要求。
斯普利特还提到,夏季联赛时杨瀚森状态更放松,但常规赛强度完全不同。 这一对比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杨瀚森目前还无法适应NBA正式比赛的强度和节奏。
随着比卢普斯下课,杨瀚森在球队的定位需要重新评估。 新教练是否会给他更多机会,还是倾向于将他下放至发展联盟,这将成为影响他NBA生涯的关键决策。
重新评估
就在杨瀚森在NBA挣扎的同时,另一名中国内线球员余嘉豪在欧洲赛场有了亮眼表现。 在西乙联赛中,余嘉豪仅用20分钟就贡献了12分4篮板的数据,首次在欧洲联赛得分上双。 这种对比让中国篮球迷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更适合中国大个子?
从技术特点来看,杨瀚森擅长持球组织,更适合NBA风格;而余嘉豪作为传统内线,可能更适应FIBA规则。 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男篮内线未来的构建需要更加理性的规划。
周琦常年受腰伤困扰,状态起伏不定;胡金秋虽拼劲十足,但身体条件打纯中锋始终有些勉强。 在这种情况下,杨瀚森原本被寄予厚望成为未来内线核心,但他在NBA的挣扎表现让这一计划面临变数。
规律
回顾历史,姚明和易建联在新秀赛季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挣扎。 姚明在最初的NBA比赛中同样面临体能和对抗的挑战,通过刻苦训练才逐渐站稳脚跟。 易建联也经历过从替补打起的过程,才慢慢适应了NBA的节奏。
杨瀚森目前的技术短板,力量对抗、防守选位和篮板能力,这些都是新秀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开拓者队记者Mike Richman表示,球队可能会考虑将杨瀚森下放至发展联盟,让他在那里获得更多的出场时间和战术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下放发展联盟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可能为杨瀚森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发展联盟,他可以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针对自己的技术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而不必在NBA承受过大的成绩压力。
当杨瀚森在开拓者的训练馆里加练三分时,他不知道的是,国内社交媒体上关于“余嘉豪是否更适合扛起中国男篮内线大旗”的讨论已经悄然升温。 一边是NBA的残酷适应过程,一边是国内球迷的急切期待,这位20岁的年轻人正背负着双重重压。
如果发展联盟成为杨瀚森NBA生涯的下一站,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还是意味着首轮秀的失败? 在姚明、易建联之后,中国球员的NBA之路是否注定要经历如此艰难的适应过程?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