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2 12:56 点击次数:62
你肯定无法想象,价值上百亿美元、足够买下几座城市的资产,正面临着变成一堆“高级废铁”的风险。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 到2025年,中国市场累计安装了超过1000台ASML光刻机,这些每台售价高达8000万美元的精密仪器,曾经是中国芯片工厂的“命根子”。但如今,随着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特别是2024年8月荷兰政府宣布限制ASML对中国设备的维修服务后,这些天价机器正悬停在“报废”边缘。 外媒毫不客气地指出,一旦维修完全中断,这些机器将因无法更换关键零部件而精度暴跌、良率归零,最终沦为占地儿的金属垃圾。
ASML的光刻机,尤其是DUV系列,长期以来是中国芯片厂的生产命脉。 自2010年起,中国开始大规模采购ASML设备,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大厂的生产线几乎为ASML设备所主导。 截至2025年,中国大陆装机的ASML光刻机数量已突破1000台,其中大部分是DUV型号,承担着从28纳米到7纳米制程芯片的生产任务,支撑着手机、汽车电子和物联网设备的庞大需求。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率先推出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并将荷兰、日本拉入“统一战线”。 2023年1月,美日荷三方协议达成,共同限制对华芯片设备出口。 同年6月,荷兰政府立法,要求自9月1日起,ASML最先进的浸没式DUV光刻机出口必须申请许可证。 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曾公开表示不满,称中国市场贡献了公司20%至30%的营收,此类限制将直接冲击其业务。
管制在2024年进一步升级。 1月,荷兰政府叫停ASML几笔已获批的对华出口订单。 8月30日,荷兰政府宣布限制ASML对中国已售出DUV设备提供维护和零部件支持,这一举措被行业视为“绝杀”。 光刻机内的核心部件,如氟化氩激光器、对准传感器等,属于高消耗品,需每6至12个月更换一次。 一旦维修中断,机器精度会在几个月内显著下降,良率大幅下滑,最终导致生产线停摆。
ASML在2025年10月的财报中承认,中国市场订单占比从2024年的近一半降至20%。 公司CFO罗杰·达森指出,因美国撤销部分NXT:2050i许可,2026年订单预计将大幅下滑。 行业分析显示,维修限制可能导致中国芯片工厂产能利用率下降20%以上,上千台光刻机面临“闲置即报废”的风险。
中国并未被动应对。 2023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8月1日起需申请许可证。 这两种材料是半导体上游关键原料,中国占全球镓供应的94%、锗的83%。 管制一出,西方芯片企业迅速感到压力,ASML在财报中承认供应链成本上升。
2025年,中国进一步升级反制。10月9日,商务部新规要求任何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或使用中国技术制造的产品出口均需许可。 稀土是光刻机磁性组件和电池的核心材料,新规直接指向ASML等公司的供应链软肋。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中国对美镓、锗出口已接近零。
国产化进程在压力下提速。 上海微电子推出了90纳米DUV光刻机原型,28纳米浸没式光刻技术也在研发中。 2025年,中国政府被曝投入370亿欧元专项攻关EUV技术。 中芯国际在光源稳定性和对准精度上取得进展,尝试小规模量产测试。 海关数据表明,2023年前8个月,中国芯片进口订单减少约2550亿元,部分需求转向国产替代。
市场格局悄然生变。 2025年,国产芯片在电力等重点行业应用占比已超80%。 飞腾公司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的国产芯片DCS系统,已推广至风电、水电、火电全系列设备。 华为昇腾910芯片与国内60余家硬件伙伴合作,孵化了40多个原生大模型。
美国企业亦受反噬。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称,对华芯片管制是“失败的”,其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 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因出口管制,70多家美国半导体企业丢失交易机会。 ASML市值在2024年后蒸发超600亿欧元。
芯片战役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ASML面临市场萎缩,中国芯片产业在阵痛中重构供应链。 双方在光刻机与稀土之间相互“锁喉”,全球化链条裂痕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