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04:21 点击次数:201
加拿大最近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为了“保护”自家钢材,它挥舞起关税大棒对着中国。结果呢?钢材没见好,反倒把赖以为生的农业给砸了个稀烂,搞得全国农民怨声载道。
这出戏码,绝不是什么简单的贸易摩擦。它更像是一堂活生生的国际关系课,告诉你:在全球博弈中,盲目站队、错误判断代价,那真叫一个“血亏”。
本月16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要对中国钢材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还不算完,非自贸伙伴的配额减半,超额部分直接50%的重税,连含中国原料的钢材也额外加25%。
同时,政府还掏出10亿加元基金支持本土钢企,并强制政府工程用国产钢。可这关税,真是为了自家钢厂好吗?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另有乾坤。
早在2024年4月,美国就对加拿大钢铝关税从25%提到了50%,直接把加对美出口干趴了15.7%。近期,白宫甚至警告加拿大,不取消数字服务税,8月起就加征35%关税。
面对美国这个“老大哥”的铁拳,加拿大不敢硬碰硬,只好找个“软柿子”捏。中国不幸成了这个“替罪羊”,这和2024年10月加拿大跟着美国对中国电动车搞反补贴调查,套路一模一样。
有加拿大媒体就直言不讳:“自己挨了美国的打,却转头向别人要医药费!”这话听着糙,却把真相说得透透的。就在加方宣布关税的当天,中方也同步出手了。
对加拿大菜籽油,直接开征100%的关税,豌豆、猪肉水产也加25%。这可不是临时起意,今年3月,中方就因为多次检出有害生物,暂停进口了加方油菜籽。
去年,278次有害生物超标,这数字可不小。中方还曾裁定加拿大在“反歧视调查”中违规,菜籽油、豌豆、猪肉早就上了“百亿关税清单”。
中国这次反击,完全是冲着加拿大的“痛点”去的。去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了37亿加元的菜籽油,占了加拿大出口总量的七成。
别忘了,加拿大油菜籽曾一度垄断中国市场80%的份额,每年能赚27亿加元。现在,随着100%的关税砸下来,这笔巨额订单几乎要泡汤了。
加拿大农业界瞬间“炸锅”,农民们感觉天都塌了。就在中加贸易战火升级的这天,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却在北京签下了油菜籽大单。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中方达成协议,要向中国供应15万到25万吨油菜籽。首批25万吨已准备发货,澳洲农业部长更是毫不掩饰,就是要填补这个市场空缺。
曾几何时,他们垄断了中国80%的油菜籽市场,每年27亿加元的订单稳稳当当。现在,眼睁睁看着这块肥肉被澳大利亚抢走,那种“灭顶之灾”的感觉,可想而知。
自己政府的政治算盘,最终却让农民来埋单,这滋味,谁受得了?加拿大政府这套“保护”钢厂的组合拳,效果如何?短暂的股价上涨后,钢铁业很快归于平静。
其实,加拿大钢铁业真正的困境,根本不在中国钢材。它90%的钢铁出口都指望着美国市场,美国2024年4月一加关税,加拿大出口立马就崩了。
中国钢材在加拿大进口里才占10%,2024年中国对加出口钢材只占中国总出口的6%,比例很小。更别提,加拿大钢厂自己三成的废钢原料,都得靠中国进口。
国内钢厂产能利用率只有70%,近20%的企业都快倒闭了,这可不是靠限制中国就能解决的。人家通过马来西亚、越南等地转口贸易,绕过关税,成本也就增加2%。
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这儿,贸易壁垒再高,总能找到出路,想堵死那是不可能的。加拿大这次,把自身的经济矛盾彻底暴露了:钢铁业高度依赖美国,农业又离不开中国。
这不就是典型的“两头受制”吗?在大国博弈中,想左右逢源,结果却是两头落空。更讽刺的是,加拿大对美墨这些自贸伙伴,直接豁免关税。
摆明了,它不是真要保护自家产业,而是在美国压力下,找中国当了个“出气筒”。这次事件,也给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敲响了警钟。
那些打着“国家安全”旗号搞关税壁垒的,最终只会让供应链碎片化,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这一点,加拿大这次算是体会到了。
中国也不是好惹的,对加拿大的歧视性措施,中方已在WTO框架下启动法律行动。更直接的是,中方还断掉了12项对加科技合作,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都包括在内。
这意味着,加拿大在关键领域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挑战。这出戏看到现在,加拿大无疑是“双输”了,经济血亏,战略也一塌糊涂。加拿大这回,真叫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代价惨重。这事再次证明,贸易战哪有什么赢家,只有两败俱伤。
中国市场体量摆在那儿,也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软柿子”。在全球化逆流涌动的当下,各国尤其是一些中小经济体,真得好好想想了。如何在外部压力和自身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别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