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他曾以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直到系统弹出一个关不掉的致命报错

发布日期:2025-10-09 00:34    点击次数:128

人活到一定段位,会产生一种错觉,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错觉很上头,尤其当你名校毕业,履历金光闪闪,操盘过百亿项目,在CBD之巅对着一整面落地窗喝手冲咖啡时,你会觉得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俄罗斯方块,只要你手速够快,脑子够灵,就没有消不掉的行,填不平的坑。

生活,就是一套可以被优化、被迭代、被A/B-Test的系统。

直到有一天,系统底层给你弹出一个你关不掉也看不懂的报错。

这个报错,叫命运。

或者用更朋克一点的词,叫Bug。

蔡磊的人生,在2019年之前,就是一套运行流畅、性能顶配的精密系统。别人高二还在埋头算函数,他已经提前撞线,进了中财大。毕业进了体制,转头又去读研。三星、万科、京东,一路升级打怪,做到副总裁。

他最出圈的战绩,是2013年搞出了中国第一张电子发票。这事儿听着简单,好像就是把纸变成代码,但背后是跟规则、跟流程、跟无数个利益方死磕。他硬是把这套复杂得像毛线球的系统给理顺了,重构了,跑通了。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个顶级系统架构师,在给现实世界打补丁、做优化。

他习惯了这种掌控感。只要逻辑清晰,资源到位,执行力拉满,问题总能被解决。

然后,Bug来了。

先是左臂肌肉莫名其妙跳个不停,像手机开了静音振动。他以为是服务器过载,需要重启休息。结果去医院一通检查,所有指标都正常,但问题就是存在。直到2019年9月30号,北医三院的诊断书拍在脸上,两个字:渐冻症。

这玩意儿,就是人体系统的底层代码紊乱,一个无法修复的致命漏洞。你的大脑清醒得像个旁观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权限被一个个收走。从肌肉跳动,到手臂无力,再到无法行走,无法吞咽,无法呼吸,最后,你成了一个意识的囚徒,被困在自己失控的躯壳里。

这Bug不讲道理,它不管你是不是副总裁,不管你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它甚至懒得给你一个崩溃的理由,九成以上的病因都是“不明”。

就像你写了上万行完美的代码,结果程序就因为CPU里一个原子的随机衰变而崩溃了。

离谱,但又无比现实。

被判了死缓,大多数人的剧本是崩溃、绝望、然后寻求临终关怀。

但蔡磊的反应,非常不“正常”。他愣了几天,然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决定:辞职,All in,去攻克渐冻症。

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一个财务和法务的专家,要去搞一个连顶级生物科学家都束手无策的医学难题。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一个悲壮的笑话。

但他没在开玩笑。他只是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从商业战场平移到了医学战场。在他眼里,渐冻症这个项目,痛点明确,市场空白,但研发停滞。为什么停滞?因为数据是孤岛,资源是散的,没人用一套中心化的平台思维去整合。

于是他把自己过去十几年最擅长的那一套拿了出来:搭建数据平台,连接患者、药企、科研机构,用商业逻辑去驱动科研。他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杠杆,去撬动一个停滞的行业。

他这是在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给自己这条即将走到尽头的命,做一个最后的、也是最宏大的项目。

他知道,按2到5年的平均生存期算,这个项目大概率无法在他自己身上看到成果。

他在做的,是一个注定要留给“下一代用户”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这种清醒的疯狂,比单纯的歇斯底里,更让人感到一种巨大的冲击力。

一个伟大的项目,需要一个伟大的合伙人。蔡磊的妻子段睿,就是那个顶级配置的合伙人。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本硕,做过新药研发,干过审计,当到会计事务所合伙人。这履历,本身就是个大女主剧本。她不需要依附任何人。

两人相亲认识,第二次见面蔡磊就求婚,闪婚。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命运的账单就寄来了。蔡磊提过离婚,想让她下船,她没同意。

她停掉了自己的工作,一头扎进了这个胜率几乎为零的项目。她扛起了直播间“破冰驿站”,当然后勤总指挥,为前线那个“首席试药官”筹集弹药。

直播间的收入,一分不留,全部砸进科研。蔡磊自己还往里贴钱,先是几千万,到2024年初,又宣布要捐一亿。

有人质疑他们“借病敛财”,这种声音永远不会缺席。但他们没空去辩经,只是默默地把账目公开,把捐赠协议甩出来。行动是最好的耳光。

生活的残酷,远不止是钱。

到了晚上,蔡磊必须戴呼吸机,否则可能在睡眠中窒息。洗个澡,需要用绳子把身体吊起来。说话越来越吃力,新年祝福的几句话,都要靠AI来辅助合成。

前段时间,段睿在采访里说,他已经完全失语,手脚不能动,脖子僵硬,脸上的肌肉也已罢工,连一个笑容都做不出来,口水会不受控制地流。

一个清醒的大脑,被锁在一个逐渐失能的容器里,日复一日地感受着熵增。这种折磨,语言难以描述万一。

他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他们说过很多次“对不起孩子”。这句话背后,是一个家庭在绝境中的取舍,那种把骨头碾碎的疼。

但他没有停下来。

他把自己当成了最后一颗子弹,或者说,一个活体实验室。所有在研发阶段的药,他带头试。每一次肌肉的反应,每一次呼吸的波动,都成了留给后人的数据。

2022年,他签下协议,死后无偿捐献大脑和脊髓组织。朋友倪萍说起这事,当场落泪。

这不叫伟大,这叫把自己活成了一份说明书,一份留给后来者的、血肉写成的Bug Report。

2024年6月,他又和华大集团搞了一个联合实验室,要把分散的力量聚起来,搞系统性的研究。

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在沉下去的最后一刻,想的不是挣扎,而是用尽全力,把一块能帮到后来者的木板,奋力推向更远的地方。

好消息是,冰面,似乎真的在被他的体温烫出裂缝。

2025年6月10日,一款叫“托夫生”的注射液,在国内打了首针。这是国内第一款针对特定基因突变(SOD1)的渐冻症治疗药物。

它不是终极大招,不是“一键治愈”,但它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治疗从“缓解症状”进入到了“对因治疗”的阶段。就像面对一个系统漏洞,以前只能不断地清理垃圾文件、重启服务,现在,终于有人写出了第一个针对源代码的补丁。

虽然这个补丁只对特定版本的系统有效,虽然我们不知道蔡磊本人是否适用,但它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回到蔡磊本人。

他靠流食续命,身体在不可逆地走向“关机”。

但某种意义上,他已经赢了。因为他重新定义了这场败局。

死亡无法战胜,但面对死亡的方式可以选择。他选择不把自己的死亡变成一个悲伤的句号,而是把它变成一个充满了代码、数据和可能性的开源项目。

在这个极度讲究效率和回报的时代,他做了一件最没有“性价比”的事,一件几乎确定没有个人回报的事。

但也正因如此,这件事才显得格外有力量。

我们不需要神化他,就把他当成一个被逼到墙角的普通人,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在用尽最后的力气,为自己的生命,也为全人类的这个共同Bug,写下最后一份,也是最详尽的一份产品需求文档。

当很多年后,渐冻症这块坚冰终于被彻底攻克时,希望有人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叫蔡磊的男人,用自己滚烫的生命,先在冰面上,狠狠地烫了一下。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