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5G+工业: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发布!中国领衔填补行业空白

发布日期:2025-11-22 21:36    点击次数:171

在全球工业加速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当下,5G与工业的融合进程备受瞩目。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传来重磅消息,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携手提出,凝聚多国智慧,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工业5G全生命周期应用提供技术指引,彰显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5G+工业的应用和主要特点

5G+工业应用的主要行业特点体现在高技术要求、严格生产安全标准、高资本投入以及部分行业劳动力密集的需求上,尤其是在电子设备制造、钢铁、装备制造、采矿、电力和石化化工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共同特征是产品结构复杂且体型较大,需要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与强化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应对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物料库存、严控产品质量及快速响应客户差异化需求等挑战。

工业互联、智能物联及制造智能化升级是当前工业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由于工业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技术平台难以满足复杂的业务需求,导致许多工业企业存在多个内部系统并存且无法互通的问题。在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转型、工业物联网(IoT)以及5G技术的结合下,数据整合、可视化及预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具体应用方面,5G+工业场景涵盖多种需求,如厂区智能物流、AGV/工业机器人、无人智能巡检等,依赖无线质检、远程设备操控、生产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底层技术支持包括无线设备、MEC(多接入边缘计算)、VR/AR、高清视频等,配合数字孪生、边缘AI和云计算,共同推动工业智能化实现。终端元素如工业机器人、AGV&机器人、VR/AR显示器、高清摄像头和工业传感器,进一步丰富了工业智能化的应用形态。

5G+工业的市场规模

2019年至2024年,我国5G基站建设呈现快速扩张趋势,年度新开通基站数量持续增长,尤其在2020年和2023年达到阶段性高峰。从增速来看,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400%,为历史最高点,随后增速逐步放缓,2021年出现明显回落,2022年至2024年保持相对平稳的正向增长,但增幅趋于平缓。整体表明我国5G网络基础设施已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建设节奏由初期爆发式增长转向稳中有进的发展模式,反映出5G网络覆盖逐步完善、建设重心向深度覆盖和应用拓展转移的趋势。

数据来源: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5G全连接工厂建设框架

5G+工业互联网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工业与物联网的结合已成为工业领域的关键。5G的低延迟高可靠性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应用场景专为工业需求设计,解决了传统有线技术移动性差、组网不灵活、特殊环境铺设困难等问题,满足大规模数据采集、精准操控和远程控制等需求。5G全连接工厂加快“5G+工业互联网”环节拓展:2022年,工信部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渗透。5G全连接工厂充分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产线、车间、工厂等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IT/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工信部目标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数万家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打造1000个特色工厂和100个标杆工厂。

5G+工业的产业链

5G+工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涵盖上游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游的移动运营商以及下游的终端设备与应用场景开发三个主要部分。

上游主要包括天线、射频器件、PCB/CCL、光纤光缆、光器件、连接器以及5G基站服务等关键组件和技术支持,代表性企业包括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通宇通讯、世嘉科技、武汉凡谷、飞荣达、深南电路、沪电股份、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等。

中游由四大运营商构成,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负责5G网络的部署、维护和运营,推动5G技术普及和应用。

下游涉及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百度等在5G应用开发中的角色,同时也包括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汽车、工业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作为5G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垂直行业中,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探索5G应用,而车联网、VR/AR、工业物联网、8K高清视频、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和远程办公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核心参与者不仅限于上述企业,在智慧工业领域还包括提供5G工业网关、5G工业模组、5G工业相机、5G AGV等核心元器件的企业,例如深圳宏电发布的5G工业智能网关可满足组网覆盖、协议解析及边缘计算需求。随着5G全连接工厂建设框架推进,工信部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数万家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打造1000个特色工厂和100个标杆工厂,进一步促进IT/OT深度融合与数据要素充分利用。

5G+工业的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

在5G+工业领域,主要竞争格局呈现出由运营商主导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商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工业企业推动场景落地的协同生态体系。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依托其频谱资源和网络部署能力,在5G专网建设和行业解决方案推广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中通过UPF(用户面功能)下沉实现工厂内网低时延通信,端到端平均时延可控制在20ms以下,优化后可达10ms左右,基本满足ISA-95标准第2层及以上层级的过程控制需求。-主设备商如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企业在5G产业链中为核心力量,其中华为在主设备市场占据约50%份额,是5G基站、核心网及边缘计算节点建设的关键供应商。这些设备商不仅提供硬件设备,还联合运营商开发面向工业场景的定制化5G模组与终端产品,例如支持RedCap(轻量化5G模组)技术的产品,以降低功耗与成本,适应AGV、传感器等大规模连接需求。

运营商与设备商之间的合作模式通常表现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建示范基地等形式。例如,中国联通构建了涵盖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工业云的多层平台体系,并结合企业专网、NB-IoT、2/3/4/5G等多种通信技术,打造融合网络解决方案。这种合作强调“云-边-端”一体化架构的构建,云端负责大数据分析与AI模型训练,边缘侧通过MEC实现本地数据处理与实时响应,终端侧集成工业传感器、PLC、CNC等设备完成感知与执行任务。

相较之下,工业企业作为最终用户,更关注如何将5G技术嵌入现有生产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安全。因此,它们往往采取“需求驱动”的合作策略,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私有化部署、满足“数据不出厂区”要求的平台方案。然而,当前供给侧普遍存在IT背景企业对OT域工业协议理解不足的问题,导致在实现IT/OT深度融合时面临数据采集稳定性差、系统解耦性弱等挑战。

5G+工业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看,5G+工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升级方向演进,重点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边缘计算与5G的深度耦合。随着MEC技术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业应用将计算能力从中心云下沉至靠近生产线的边缘节点,从而支持高清视频回传、机器视觉检测、AR远程协助等高带宽、低时延业务。据预测,未来1-2年内,5G+AR、5G+VR和5G+机器视觉将成为主流应用场景,尤其在设备维修、工艺指导和质量检测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二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5G的大连接特性,工业现场可实现海量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同步,结合三维建模与仿真算法,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映射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柔性生产制造中的动态调度、设备故障诊断的提前预警以及远程操控的预演验证,显著提升决策精度与响应速度。目前,已有超过20个典型应用场景的实践率超过50%,包括生产现场监测、设备协同作业等,显示出数字孪生与5G融合的良好前景。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